一個25一包養網站年義務送報人眼中的農村之變_中國扶貧在線_國家扶貧門戶

作者:

分類:

requestId:689cce4fbf2928.31839597.

新華社石家莊8月21日電(記者趙鴻宇)“剛剛買菜回來的路上見到老張他們幾個老哥們打工回來了,每人都拉了個又大又漂亮的行李箱,想起去年他們回包養網家時扛著沾有泥土化肥袋的情景,待會一定包養網ppt要去他家看看。”剛吃過飯的趙發水說。

趙發水今年77歲,是河北省南和縣賈宋鎮郄村的一名老黨員包養,也是一個25年的義務送報包養意思人。他包養網告訴記者,以前村內沒有郵政投遞員,作為黨員的他義務擔當起了此任務,漸漸包養養成了在送報路上與村民嘮家常的習慣。

跟隨趙發水的腳步,記者見到了身穿深灰色襯衫的老張。老張說,10年前,村里不少人一起外出闖蕩,足跡遍布燕趙大地,現在大家伙基本在建筑領域內成了技術工,老板管吃住,月薪最少5000元。最近每次回家,都會帶一些打工所在地的特產送朋友,并沒包養有感覺出經濟負擔。

包養網發水說,這些特產現在并不稀奇,不用出門都能在網上買到,方便得很。村包養網里網購風越來越濃厚,他雖不懂,但經常會到村子的電子包養包養網VIP商務站讓工作人員幫買些東西。

“這是剛剛幫別人網購大閘蟹和皮皮蝦的訂單,每逢節假日或寒包養app暑假都會有村民包養甜心網托我買這些。”該村電包養合約子商務站的一位工作人員說,“我主要負責替村包養民在甜心寶貝包養網網上買賣東西,除買這些‘高級食品’外,諸如皮影之類的‘老包養傳統’也很受歡迎。”

趙發水包養網稱,包養網他不僅記憶力不錯,還會包養故事把一些村民的“大事”簡要記下來,因此全村800多戶、3600余人生活變化他大概都能知道。

趙發水翻開自己的筆記本,里面包養網包養網評價一頁包養記載的人名叫孟增山:2012年開始建設蔬菜大棚,2013年初去山東壽光包養網學習,2014年擴包養管道建了3個大棚,2016年每個大棚收入近6萬元,20包養17年買了小汽車。

趙發水說,最近幾年村里變化非常大包養條件,自家的包養網土地也承包了出去,現在他成了“地主”,每年拿租金和分紅,村里辦事也成了一站化服務,很多政策縣鄉領導會主包養動上門講解……

南和縣委書記李勝敏表示,郄村的變化,是近年來冀中平原上農村發展的一個縮影,南和縣下一步要把民生蛋糕做大做好,讓所包養條件有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不斷增加包養網人民群眾的“獲得感”,讓人們過上品包養質生活。

TC:sugarpopular900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