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尊孔崇儒下的儒學與社會
作者:陳霞(孔子研討院副研討員)
來源:《曲阜碑刻視域下的孔子與歷代中國》
隨著孔子、儒學在漢代位置的晉陞,以及漢統治者尊孔崇儒的重視,漢代社會尊孔之風也逐漸興盛。從曲阜漢代碑刻來看,在魯地,無論是以魯相為代表的權要階層,還是以孔子后裔為代表的孔氏家族,甚至是魯地的布衣蒼生,都自覺地給予孔子應有的尊敬,并自覺繼承孔子學術,發揚儒學,對孔子思惟、儒家觀念在社會中的傳播與推廣做出了主要貢獻。本節即根據曲阜漢碑所觸及的社會各階層,剖析儒學對漢代的影響。
一、魯國四相:“闡弘德政,恢崇一變”
魯包養感情國四相,是指在“孔廟三碑”中所提到的四位先后任職于孔子故鄉的魯相:乙瑛、平、韓敕、史晨。這四位魯相,只是漢代歷任魯相中的包養站長幾位,由于官職較低,他們的具體事跡在文獻中幾無記載。但是,作為孔子故鄉的處所官員,他們卻身體力行地為孔子儒學的承繼與弘揚盡心盡力,為發揮儒學在漢代社會中的感化盡職盡責,以期達到“闡弘德政,恢崇一變”之儒家幻想。他們的名字也隨著聳立在孔廟中的石碑,歷經千年,永不泯滅。
四位魯相,其生平事跡,除“孔廟三碑”之外,幾無其他文獻記載。
乙瑛,字少卿,平原高唐(今山東禹城)人。其事跡,僅見于《乙瑛碑》。
平,乙瑛的繼任者。乙瑛在上報朝廷請置百石卒史之后不久即卸任,天子詔書下來時,已是平任職時期。魯相平根據詔書請求,掌管選拔出孔龢出任第一任百石卒史。其事跡,除了《乙瑛碑》之外,亦無他載。
韓敕,字叔節,時人尊稱為韓明府。《永壽二年韓敕禮器碑》記載其為“河南京”人,至于其生平事跡,除該碑之外,亦別無其他文獻記載。根據碑文,韓敕在任職期間,重要做了以下幾件事:其一,“復顏氏亓官氏邑中繇發”,復,在這里指免去徭役的意思,此舉也就是說免去了孔子外氏顏氏與妻家亓官氏兩族的徭役;其二,“造立禮器”;其三,“修飾宅廟”;第四,“更作二輿,朝車威熹”,添造了輿車;第五,“宣抒玄污,以灌水流”,疏浚、整治孔廟內的水暢通道。韓敕的行為“上合紫臺,稽之中和;下合圣制包養價格ptt,事得禮儀”,辦理得很是合體、合禮,以致于“四術士仁,聞君風耀,敬詠其德,尊琦年夜人之意,逴彌之思。乃共立表石,紀傳億載”。並且,在這幢碑的碑末、碑陰及碑側,還記包養價格ptt載了一份詳細的捐資名單,也是此次魯相韓敕發起的造置孔廟禮器活動的協助者。從這份名單來看,參與者包含了山東、河南、江浙等地近百人,這些人所捐之錢從一百到三千不等,因捐資者位置、成分分歧,稱呼亦各異。從這份捐資名單來看,在魯相韓敕的引領帶動下,一批權要、士年夜夫競相尊孔,支撐在孔廟造置禮器。這此中既有韓敕個人的引領,更有當時社會尊孔崇儒之風的影響。
史晨,字伯時,河南人。《建寧二年史晨前后碑》記載他于建寧元年(168)四月十包養網ppt一日到官。碑文記載他在上報給朝廷的奏書中說:“臣蒙厚恩,受任符守,得在奎婁,周孔舊寓,不克不及(闡)弘德政,恢(崇)一變,夙夜憂怖,累息屏營。”魯國乃周公封國、孔子故鄉,作為古圣先賢之地的處所長官,史晨自覺擔起重擔,并生發出“闡弘德政,恢崇一變”之政管理想。于是,在他就任之后,即擇令日拜謁孔子,并考核孔廟及孔子祭奠情況,從而發現一些問題:其一,“雖有(褒)成世(享)之封,四時來祭,畢即(歸)國”,即孔廟治理軌制不完備;其二,“臣伏見臨璧雍日,祠孔子以年夜牢,長吏備爵,所以(尊)(先)(師)、重教化也。……(而)本國舊居,復禮之日,闕而不祀”,即孔子祭奠之禮不完備;其三,“無公出酒脯之祠”,即祭奠時無公費置辦供品。鑒于以下包養網評價情況,史晨上奏朝廷,請求在曲阜孔廟亦行年齡饗禮,并“輒依社稷出(王)(家)(谷),(春)(秋)(行)(禮),(以)共煙祀”,由國家擔負年齡二祭中的價格。不僅這般,長期包養在禮器置辦完備之后,史晨還在孔廟組織了一次年夜型的禮樂演習活動。這次活動,不僅有魯國及周邊州郡的主要官員、孔氏后裔中的杰出後輩參加,更有眾多高等仕宦包養意思、儒生等參加,正如碑文所載,“國縣員(冗),吏無鉅細,空府竭寺,咸俾來觀”,“并畔宮文學師長教師執事諸門生,合九百七人,雅歌吹笙,考之(六)律,八音克諧,蕩耶歸正,奉爵稱壽,相樂終日”。這在當時的魯國,甚至周邊地區,都是一件極為轟動的年夜事。別的,史晨祭奠孔子之后,“部史仇誧、縣吏劉耽等”又對闕里墻垣進行整修,“補完里中道之周左廧垣壞決,作屋涂色,修通年夜溝,西流里外,南注城池”。在此過程中,還防止了勞平易近傷財,“恐縣吏斂平易近,侵擾蒼生,自以城池道壖麥給令,還所斂平易近錢材”。除此之外,史晨還在“昌平亭下立會市”,便利孔瀆和顏母井兩地蒼生酤買酒肉祭奠孔子;“瀆井,復平易近飭治,桐車馬于瀆上,東行道,表南北,各種一行梓”;“假夫子冢顏母開舍及魯公冢守吏凡四人,月與佐除”。看來,史晨在任職期間,圍繞著孔子祭奠與孔子廟、蒼生生涯,做了不少工作,獲得了仕宦、平易近眾的擁護與愛戴。
從以上四位魯相的事跡來看,他們針對孔子包養站長祭奠及孔廟的一系列舉措,一方面是基于自孔子歿后魯地歷來的尊孔崇圣的傳統,他們作為處所官,天然有一份職責地點;更為主要的是基于漢代以來孔子儒學位置的上升。漢代統治者對孔子祭奠逐漸重視,孔子祭奠的規格亟待晉陞。這前后四位魯相,對當時的孔子祭奠與孔子廟治理都做出了各自的貢獻。在他們的上傳下達中,必定會引發統治者對闕里孔廟的思慮;他們在孔廟進行的一系列活動,也必定會影響社會各個階層對孔子與儒學的認識。作為為政一方的基層仕宦,他們是所轄區域中平易近眾的思惟、行為的引領者,他們的行為會對孔子思惟與儒學在漢代的宣揚及推廣產生主要台灣包養影響。
二、孔子后裔:“祖述家業”“紹圣作儒”
孔子“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刪《詩》《包養妹書》,訂《禮》《樂》,贊《易》,作《年齡》,在中國文明史上有著主要位置。正如柳詒徵師長教師所評價的那樣:“孔子者,中國文明之中間也。無孔子則無中國文明。自孔子以前數千年之文明,賴孔子而傳;自孔子以后數千年之文明,賴孔子而開。”自孔子歿后,孔氏家族子孫也謹遵先祖遺訓,遵禮守德,詩書傳家。
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七世單傳。到西漢時期,孔子后裔已傳至九代。漢初,高祖過魯祀孔,封孔騰為台灣包養網“奉祀君”,孔騰即孔子九世孫。據《闕里志》記載,孔騰為孔鮒之弟,他們的父親,為《史記·孔子世家》所載“子高生子慎”中的“子慎”。后世關于子慎的名字有良多說法,《孔氏祖庭廣記》《闕包養俱樂部里志》《孔子世家譜》等文獻記為“謙”。在此我們按照以上文獻稱之為孔謙。《史記·孔子世家》又載:“子慎生甜心花園鮒,年五十七,為陳王涉博士,逝世于陳下。鮒門生襄,年五十七。嘗為孝惠天子博士,遷為長沙太守。長九尺六寸。”此中,“子襄”即為孔騰。別的,根據《孔叢子·敘書》記載,孔謙除了長子、中子以外,還有第三個兒子:
家之族胤,一世相承,以致九世相魏,居年夜梁,始有三子焉。長子之后承殷統,為宋公;中子之后奉夫子祀,為褒成侯;小子之后彥以將事高祖,有功封蓼侯。
此中,這位官拜魏相、生有三個兒子的“九世”,據學者考證,必指孔謙無疑,只是這里的“九世”是以孔子父親叔梁紇為第一代計算世系的。孔謙的三個兒子,分別是長子孔鮒(字子魚)、次子孔騰(字子襄)、三子孔樹(字子文)。可見,至漢代,孔氏家族開枝散葉,家丁興旺。據《孔氏祖庭廣記》《闕里志》等文獻記載,到東漢末,孔子包養ptt后裔已傳至二十代。不僅這般,孔子后裔深受漢代統治者重視,像孔謙子孫或征為博士,或冊封,或任官,包養管道他們年夜都遵禮守德,敦篤好學,固守家訓,弘揚家學。
曲阜所存漢代碑刻,此中觸及孔子后裔的墓碑有五幢,分別為《永興二年孔謙碑》《永壽元年孔君墓碑》《漢泰山都尉孔君之碑》《建寧四年博陵太守孔彪碑》《漢故豫州從事孔君之碑》,觸及孔子十九世孫孔宙、孔彪、孔君,二十世孫孔謙、孔褒。此中,孔宙為孔彪之兄,同時也是孔褒、孔謙的父親。是以,四人同屬孔氏家族的一支。此外,東漢有名文學家、位居建安七子之首、因“讓梨”而婦孺皆知的孔融,也是孔宙的兒子,也屬于這一支。曲阜曾有《孔融墓碑》,但現在碑已不存,只在文獻中存有部門殘留碑文。這幾位雖然不是孔子的嫡派后裔,但其言行舉止均不離孔子之教。根據碑文所記載,可以發現他們在一些方面存有個性:
第一,“帥禮”遵德,操行高貴。
孔宙,《漢泰山都尉孔君之碑》記載:“君諱宙,字季將,孔子十九世之孫也。天資醇嘏,齊圣達道。……閨閾之行允恭,德音孔昭。”孔彪,《建寧四年博陵太守孔彪碑》記載:“君諱彪,字元上,孔子十九世之孫,潁川君之元子也。君少履天資天然之正,帥禮不爽,好惡不愆,考衷度衷,修身踐言。龍德而學,不至于谷。”孔褒,《漢故豫州從事孔君之碑》記載,“君諱褒,包養管道字文禮,孔子廿世之孫,泰山都尉之元子也。”碑文記載了孔褒、孔融兄弟二包養心得人爭擔罪責的事跡。由于碑文殘毀嚴重,敘述已不詳,但能辨識出“后會事覺”“臨難引□,各爭受命”等字樣。對于此事的來龍往脈,《后漢書·鄭孔荀列傳》有記載:
山陽張儉為中常侍侯覽所怨,覽為刊章下州郡,以名捕儉。儉與融兄褒有包養犯法嗎舊,亡抵于褒,不遇。時融年十六,儉包養網推薦少之而不告。融見其有窘色,謂曰:“兄雖在外,吾獨不克不及為君主邪?”因留舍之。后事短期包養泄,國相以下,密就掩捕,儉得脫走,遂并收褒、融送獄。二人未知所坐。融曰:“保納舍躲者,融也,當坐之。”褒曰:“彼來求我,非弟之過,請甘其罪。”吏問其母,母曰:“家事任長,妾當其辜。”一門爭逝世,郡縣疑不克不及決,乃上讞之包養sd。詔書竟坐褒焉。融由是顯名,與平原陶丘洪、陳留邊讓齊聲稱。州郡禮命,皆不就。
可見,孔褒兄弟正如碑文所稱贊的那樣,“臨險有勇”,實為仁義之人。
孔謙,《永興二年孔謙碑》記載他“字德讓者,宣尼公廿世孫,都尉君之子也,幼體蘭石天然之姿,長膺清妙孝友之行。……年卅四,永興二年七月遭疾不祿。”孔謙年三十四即因病往世。但從無限的碑文中可以看出,孔謙有孝、友等品格。孔君,由于《永壽元年孔君墓碑短期包養》殘毀嚴重,甚至于連墓碑主人的真實姓名也無從得知,其事跡所知未幾。不過,根據僅存的碑文,可知其為孔子十九世孫,而“好學”“履方約身”“德施包養金額鄉鎮”等記載,也顯示這位孔君是孔氏家族中品學出眾之人。
第二,出仕為官,為政以德。
碑文記載的這幾位孔子后裔,均出仕為官,且秉承孔子思惟,為政以德。孔宙由于品格高貴,名聲顯耀,“遂舉孝廉,除郎中、都昌長”。在他任職期間,“祗傳五教,尊賢養老,躬忠恕以及人,兼禹湯之皋己”,實行德政,并有著強烈的責任心。是以,在三年之后,便升遷為元城(今河北年夜名)令。這時,泰山地區爆發了公孫舉等人領導的農平易近起義,孔宙是以被擢升,調任為泰山都尉,負責平定起義軍。但是甜心花園,孔宙并沒有以武力強制鎮壓,而是“以文修之”,采取品德教化的方法。最終,“旬月之間,莫不解甲伏罪”(《漢泰山都尉孔君之碑》),很快平定了起義軍。此次平定起義軍,應該是孔宙為政生活中最為閃亮之處。為此,明朝時包養網站期的都穆評價孔宙:“其事實不見史傳,然碑稱其齊圣達道,德音孔昭,又稱其治泰山旬月之間,平易近皆解甲伏罪,可謂無愧圣人之后者。”
據《建寧四年博陵太守孔彪碑》,孔彪也因品學出眾被“前后聘召”,“舉孝廉,除郎中、博昌長”,后“遷□京府丞”“拜尚書侍郎”。他為人正派,“無偏無黨,遵王之素,薦可黜否”。正因為這般表現,孔彪后又被擢升為治書御史、博陵太守。在任職博陵之初,當地經濟發展比較落后,蒼生常有“饑饉”之苦,是以當地多有“草竊”。竊賊以劉寧、張丙等人為首,“白日攻剽,坐家不命”,給當地蒼生形成極年夜威脅。孔彪“敷五教以博施,削四兇以勝殘”,“抍馬蠲害,丑類已殫”,采用恩威并用、文武兼施之策,逐漸停息了盜寇作亂,從而使得博陵一地“路不拾遺,斯平易近以安”。孔彪為政,“發號施憲,每合天心”,“人之所惡,不以強人;義之所欲,不以禁人”,故“蒼生樂政,而歸于德。看如怙恃,順如流水”。孔彪又遷任下邳相、河東太守等職,后因病辭官。四十九歲時往世。
除了孔宙、孔彪之外,據《漢故豫州從事孔君之碑》,孔褒也因品德高貴、“博學多識”等緣由被察舉為孝廉。據《永興二年孔謙碑》,孔謙則“弱冠而仕,歷郡諸曹史”,年紀輕輕即出仕仕進,曾在郡中各個部門為官。從《永壽元年孔君墓碑》中“朝廷□□□□□五官掾守長史兼行相事”的記載,也可看出他曾出仕仕進,並且在為政期間“德施鄉鎮”。
第三,祖述家業,研治《年齡》。
《漢泰山都尉孔君之碑》記載孔宙“天姿醇嘏,齊圣達道,少習家訓,治嚴氏《年齡》”。《永興二年孔謙碑》記孔謙“祖述家業,修《年齡》經,升堂講誦,深究圣指”。《漢故豫州從事孔君之碑》也記孔褒“治家業《年齡(經)》”。此外,《永興元年乙瑛置守廟百石卒史碑》記載第一任百石卒史孔龢,“修《年齡》嚴氏經,通高第”。可見,作為“文明偉人”孔子的后裔,他們尤其重視傳承“好學”之家風,受漢代政治的影響,多研治《年齡》。這是儒學在漢代社會發展的一個顯著特征。
根據文獻記載,《年齡》特別是《公羊年齡》,在漢代是一部備受關注的經典著甜心花園作。《年齡》經重要有《公羊》《榖梁》《左氏》《鄒氏》《夾氏》等五種傳本,經與傳不僅互為表里,並且前者賴“傳包養網心得”而傳。就《年齡公羊傳》而言,漢初傳授者重要為齊之胡毋生和趙之董仲舒。漢武帝時期,漢初年夜封諸侯而帶來的處所勢力的坐年夜,嚴重威脅著西漢的中心集權。漢武帝一改漢初的“無為而治”,崇尚儒學,盼望用儒家思惟來解決西漢政治問題。而《年齡公羊傳》中的“年夜一統”理論,正好合適了漢代加強中心集權、重建并穩定漢代統治次序的急切需求,董仲舒據此所上“天人三策”,遭到漢武帝的贊賞,書中的一台灣包養些思惟成為西漢的統治學說。是以,自西漢中葉到東漢之末,《年齡》,尤其是《公羊年齡》備受關注,也多為學者所研習。由于董仲舒在漢代的學識與位置,兩漢《公羊》博士年夜都是董仲舒一系。據《漢書·儒林列傳》記載,董仲舒之后,其門生名位咸達者有數名:“蘭陵褚年夜,東平贏公,廣川段仲,溫呂步舒。年夜至梁相,步舒丞相長史,唯嬴公守學不掉師法,為昭帝諫年夜夫,授東海孟卿、魯眭孟。”眭孟在魯地傳授,其門生有百余人,但能“質問疑誼,各持所見”者,唯包養dcard有嚴彭祖與顏安樂兩人。“孟逝世,彭祖、安樂各顓門傳授。由是《公羊年齡》有顏、嚴之學。”上述碑文中說孔宙、孔龢都治嚴氏《年齡》,應指此時嚴彭祖所傳包養情婦授的《公羊年齡》。
可見,東漢時期,隨著孔子與儒學位置的晉陞,孔子后裔一方面秉承祖訓,帥禮遵德,修身踐言,不廢家業,為儒學的發展、孔子位置的進一個步驟晉陞盡了本身的一份職責;另一方面,他們也深受那個時代政治與學術的影響,體現出顯著的治學特點。
綜觀以上,兩漢時期,由于封建國家政治年夜一統的需求,孔子所開創的儒學以其治國理政之學之特質,被推尊為國家的意識形態。為此,統治者對孔子、儒學的重視均有了很年夜晉陞。孔子祭奠也被納進國家祭奠體系之內,漸成定制。同時,無論是處所官員,還是孔子后裔,他們作為平易近眾思惟、行為的引領者,身體力行地踐行孔子之教,為儒學在社會中的普及與實踐做出了本身的貢獻。
責任編輯:近復
發佈留言